| 首页 | 学校首页 | 机构设置 | 思政教育 | 理论学习 | 精神文明 | 民族团结 | 普法教育 | 师德建设 | 新闻网 | 学习园地 | 学习资料 | 下载专区  

我校优秀教师风采录之刘志跃教授


 
持之以恒的攀登者

——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刘志跃

  刘志跃,男,汉族,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第二层次成员,2002年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成员,同年又被内蒙古卫生厅确定为自治区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曾获学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项、自治区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2004年被学生评为获内蒙古医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第四届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优胜奖,2008年获第二届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目前主持省级课题二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科研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主编病理生理学专业方面的各级、各类教材七部,参编五部。1997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内蒙科技厅通过科研成果鉴定一项,同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荣誉称号。2006年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项,2008年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009年获“自治区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身为一名教师,刘志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教师岗位上,他始终以“教师就是燃烧着的红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座右铭督促自己。因为他始终认为职业就意味着付出与奉献,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他深深地理解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需要淡泊名利,不断充实和超越自我。
  刘志跃从1982年以来,一直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岗位上工作至今。多年以来曾任病理生理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现任内蒙古医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刘志跃老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政治上能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基础医学教师,他对本专业理论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刘老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着学院各专业不同层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课以及硕士研究生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平均每年完成2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专业理论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随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备独立开出新课的能力,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了《医学实验动物学》、《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在教学中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课堂讲授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历届学生好评,在2004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在内蒙古医学院第四届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中获优胜奖,2008年获第二届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反复多次编写教材和实验讲义。多年来他特别注重教学法研究,耗费大量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每一轮教学后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件质量,并在教学中针对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综合性强的特点,采用“菜单式存取”学习法,加强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些年主持了学院《基础医学教育如何适应21世纪医学模式转变》和《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教育研究课题。目前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硕士生的培养与质量控制》和CMB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子课题《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的研究项目。近年来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编写《病理生理学》各级各类教材7部,参编5部,发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论文10篇,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四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刘志跃老师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病理生理学科从学院到自治区多个层次人才工程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本学科在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病理生理学为自治区级的精品课程和基础医学院的重点学科。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刘老师能够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年轻师资能够言传身教,通过备课、听课、试讲、科研等多个环节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作为硕士生导师他指导教研室的年青教师全部攻读了硕士研究生,有的正在攻读博士,目前她们已经成为了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骨干力量。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刘老师在科研工作方面也具有一定实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参加和承担过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在超声医学、心血管病及肿瘤生物治疗等领域做过大量科研工作。目前主持省级重点领域科研课题二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在科研工作中本着严谨求实、不断创新的作风,在完成所承担课题的基础上,配合研究生培养(指导了32名硕士研究生),与研究小组一起,针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缺血性心脏病,利用新近开发的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心脏病的缺血早期、心梗后受累心肌的局域功能及顿抑心肌能否恢复及其可恢复范围等一系列临床上迫切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无创性的早期定量客观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定量评价标准和预测缺血、缺氧心肌恢复程度的判断标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所做的研究工作在与国内外同行们的学术交流中,受到了一致好评,其中《心肌生物力学的无创分析及其量化指标评价》项目已通过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应变率及应变-应力关系对左心室局域心肌功能的评价》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另一作为主持人的《胎肝输注在抗肿瘤化疗药物毒性作用中的机理研究》项目在199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表彰。2008年《蒙医温针疗法操作技术及器械的规范化研究》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已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刘志跃老师在多年的管理岗位上,经历了内蒙古医学院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参加过自治区和国家各级各类的教学和实验室评估工作、学院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两段式教学、两段式考试、基础医学学科的调整融合、医学综合实验室的构建和改革等。大量教学科研工作和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虽然使其感到紧张,但反过来也给了他做好管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促使他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规律、运行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保证了他在多年管理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显示出了其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较高素质。
  他在各项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已,密切联系群众,服务意识较强,能够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到教职工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想老师同学们所想,急老师同学们所急,办老师同学们所需,务实求新,甘于奉献,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获得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认可和较好的口碑。
  在担任研究生学院院长后,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更新观念,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学校不同层次教育中的比重和重要性。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研究生办学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从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研究生论文的科技含量问题入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措施,完善课程体系,投入科研实验经费,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改革思路。使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刘志跃在这种平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了他对教育事业热爱与奉献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拥护,我们愿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医科大学委员会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07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