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首页 | 机构设置 | 思政教育 | 理论学习 | 精神文明 | 民族团结 | 普法教育 | 师德建设 | 新闻网 | 学习园地 | 学习资料 | 下载专区  

我校优秀教师风采录之王玉华教授


编者按:在内医各个时期的发展史上,都有一批默默耕耘、潜心钻研、淡泊名利、决心将一生都奉献给医学教育的教师,他们用光荣与梦想诠释着“内医人”的深刻内涵。为了宣传我校优秀教师的风采,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名师们学习,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优秀教师风采录”栏目,让我们走近优秀教师,去感受他们的魅力。
 
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记自治区师德标兵、自治区优秀教师、药学院王玉华教授

  王玉华, 女,1959年9月生,蒙古族,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蒙药材及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其质量控制的研究。
2005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科技工作二等奖;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光荣称号,同年被评为内蒙古医学院优秀教师; 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医学院优秀党员;2009年,分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师德标兵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
  目前,承担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药物分析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医学院)、药物分析精品课程负责人(内蒙古教育厅)、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委员、内蒙古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医学院学报编委等兼职工作。2009年3月获得一项中国发明专利。近5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16篇,参编著作3部。
  王玉华教授年近五十,但看上去仍有30多岁年轻人的美丽和气质。从1982年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王玉华教授已有27的教学生涯。看得出来,从自己在内医当学生到在母校任教,与母校近三十年的朝夕相处,让他对母校一往情深。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勤奋钻研、不断学习和积累填充了岁月,用执着和追求倾注了对祖国药学教育事业的一片忠诚。她的生命也因不知疲倦的跋涉和对医学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而变得厚重和美丽。
  王玉华教授在药学教学方面有很多经验,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悉心传授,深受同学们欢迎。她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中,她以言传身教,与学生探讨如何做人和如何做学问。她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经常参加院里组织的演讲活动,并两次获奖,其中《顽强的脊梁》获得一等奖,《生命的天平》获三等奖。
  她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用自己勤奋工作的成绩、进取中自我素质的提高、用不断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来承载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激励的同时,成长和进步。她在教学改革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多篇,并在第七届亚太地区PBL国际研讨会上用英文演讲教学改革的成果,获得会议颁发的荣誉证书。目前正在参编案例版药物分析本科教材(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科研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公认的事实。在教学中,她注重科研与教学环节、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她主持和参与了大量的药学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实教材内容,使专业教学与学科前沿的知识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工作和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科研促教学的作用。
  2004年,她主持的研究课题“扫日劳—4胶囊”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技术转让生产厂家获得经济效益103万元,受到内蒙古医学院的表彰。之后,她主持并完成了“蕨麻等15味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蒙药现代化研究专项)、“九味沉香胶囊的研究”(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承担的课题是“蒙药材瑞香狼毒的特殊炮制技术研究”和“山苦荬中保肝活性成分的研究”。
  27年如一日,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地耕耘在医药学教育事业这块热土上。她以严谨求实的教风、以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高尚的师德、以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永不言败和执着追求的良好心态、以自身的工作和成绩,塑造了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形象。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医科大学委员会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07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